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首页>专业论文

基于1+1+N的智能运检体系建设探索与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29

【摘  要】:通过1+1+N智能运检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设备状态管控能力、运检管理穿透力、电网应急处置能力、企业内部协同能力和运检体系支撑能力,在智能运检管理模式变革上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关键词】:运检管控;指挥中枢;数据挖掘;管理穿透;一站一库

1 1+1+N体系的建设原则

       按照国网公司和浙江省公司运检业务再集约整体要求,杭州公司结合输变电运检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职能管理与业务实施分离的原则,因地制宜,以1+1+N的建设原则,构建1个智能化运检管控平台,打造1个集约化管控指挥中枢,利用数据挖掘实现N个智能运检技术的应用。

       秉着切实履行“设备好、管理好、技术好”的本质安全管控要求,通过全景化监控设备状态、全环节收集生产信息、全过程管控业务流程、全方位调配运检资源、全天候指挥生产工作,杭州公司强化设备安全管控、管理穿透分析、技术数据挖掘,强化专业协同、缩短管理链条、统筹资源调配,实现业务管理层、指挥决策层、现场作业层的集约管控,让运检专业管理直达现场、直管班组,促进保障电网更安全、运检更高效、服务更优质,努力构建一流的智能运检管控平台,打造一流的集约化管控指挥中枢,创建先进的智能运检管控体系,在智能运检管理模式变革上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2 1+1+N体系的具体内容

2.1 构建智能化运检管控平台

       杭州公司构建智能化运检管控平台,作为电网设备监视、流程管控、资源调配、人员评价、生产指挥的新一代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智能运检的生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设备状态全景化、生产指挥集约化、评价分析智能化、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建设原则,其建设思路为“一个平台、两个核心、四个全面”,在整个生产组织体系中起到贯彻管理理念、管控生产业务、提高效率效益的重要作用。

 

 

2.1.1一个平台

       建立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实现多源信息一体化融合。以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为前提,以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浙电企业云(大数据平台)平台海量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能力、高速运算能力和资源负荷动态分配能力,全面集成运检全业务数据信息,实时接入电网感知的各种设备信息,具有大数据分析和生产指挥等功能,有力支撑设备管控、通道管控、运维管控和检修管控的落实,实现管理决策指令和现场信息的实时交互,并利用大数据的辅助分析能力,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提升运检本质安全和管理精益化水平。

2.1.2 两个核心

       通过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的两大核心——检修计划和运检任务,实现生产业务全过程管控,一方面掌控电网运检资源,合理安排计划,落实设备检修周期与检修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监控设备状态、监督人员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同时,管控平台还作为纽带,促进生产指挥中心和设备主人的联动,进而达成运检一体的远期目标。

2.1.3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就是现场作业全面管控、设备状态全面监视、人员能力全面评价、资源成本全面掌控,实现运检专业管理直达现场、直管班组,提升运检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现场作业全面管控。实现设备主人监管、现场检修作业指导、检修需求闭环等功能;设备状态全面监视。结合各类设备状态监控信息,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状态化管理;资源成本全面掌控。将各类物资、车辆、人员以及知识库、应急预案、智能化事故处置等都纳入资源范畴,实现运维成本的精准掌控;人员能力全面评价。从人员各类工作的轨迹中提取出相关信息,以工作强度、技术技能、工作能力等多个角度对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优化人员企业贡献度与个人回报率之间的关系。

2.2 打造集约化管控指挥中枢

       杭州公司于2017年初试点成立了省公司首家地市级生产指挥中心,作为运维检修部下属业务支撑和监督管控机构,全面开展设备状态管控、缺陷异常处置、故障应急指挥,实现公司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市县生产业务一体化全方位管控。生产指挥中心与运检部专业之间互为支撑,专业为中心提供技术指导,负责定原则、定策略、定方向;中心针对各项专业要求管落地、管执行、管闭环,负责异常缺陷、故障应急等生产实时业务的协调管控。生产指挥中心通过技术支撑系统应用和业务信息收集分析,对运检室、运检班组的各项业务侧面介入并监督提醒、指导协调,解决现场工作中遇到的跨专业、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等问题。

 

图2 生产指挥中心职责业务图

 

2.3数据挖掘实现智能运检技术应用

2.3.1 数据样本积累

       开展典型消缺、检修、检测和抢修等任务的样本积累,通过专业分析归集建立案例库,形成数据化运检资源;根据新生产任务的智能识别,推送合适的典型处置方案,降低传统生产管理对个体经验的依赖度,将人脑中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信息化运检支撑资源,确保合适的任务使用合适方案。

 

图3 典型案例库的建立

 

2.3.2 运检管理支撑

图4 现场生产业务执行评价表

 

       重点工作进度管控,对公司年度确定的重点家族缺陷治理、专项排查反措、重要试点工作等按目标进度开展跟踪管控,定期发布运检本质安全提升工作进度,确保“不闭环、不销号”;现场工作质量评价,按单位定期对日常检修、隐患排查、异常问题、应急处置等业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做到量化评价、客观公正;基建工程前期把关,梳理基建与生产典型问题,综合设备主人、运检单位等审查意见,反馈并跟踪闭环,强化项目源头管控。

 

图5 本质安全提升工作进度表

 

2.3.3 人员量化评价

       挖掘数据资源,推进大数据应用,通过对人员、业务、设备等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分析,客观呈现运检人员绩效,实现根据工作任务匹配合适人员、根据人员特长安排合适任务,将人脑中的主观印象评价转化为数据化量化评价体系。

 

图6 人员量化评价库应用

 

2.3.4 设备安全管控

2.3.4.1 设备状态全景监控

       依托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常态化加强设备在线和离线、输电和变电、本体和环境、当前状态和历史事项、宏观电网和局部原件、管理要求和现场执行等信息的全景化管控,做到对宏观信息“一目了然”、微观信息“一键穿透”,实现电网设备全景可视、全息透视。

2.3.4.2 设备缺陷分析指导

       根据现场汇报的缺陷情况,平台进行缺陷定级并提供处置意见,简化和缩短原缺陷审批流程2个节点;对缺陷处置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分析和指导;对存量缺陷进行定期分析,防范因管控不到位演变为突发事件;并对典型缺陷总结提炼,开展处置经验的样本积累。

 

图7 生产指挥中心缺陷管控图

 

2.3.4.3 设备故障应急指挥

       借助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全面收集故障信息,通过全方位运检资源调配,快速协调抢修人员、应急物资、机具车辆等资源,利用远端专家平台,进行专家会诊指导操作,为现场异常和故障处理提供远程技术支持,精准指导现场故障处置。

在灾害应急响应情况下,实时获取灾害天气信息,及时预警影响设备范围和重要用户,提前做好灾后抢修资源调配。基于对全环节生产信息的收集及时开展事后故障分析及总结,实现大数据经验积累。 

3 主要创新

3.1 深入推进智能运检新技术应用

       提升智能运检新技术的实用化水平,减轻一线员工工作负担;加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提升运检管理效率、效益;主力参与省公司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和完善相应技术支撑模块。

3.2 持续完善中心体系化运作机制

       加快推进中心团队标准化建设,加强内部规范化运作;横向完善公司内部协同机制,强化与各专业部门间的工作协同;构建运检业务集约化管控机制,切实增强设备状态管控能力。

3.3 锻炼培育运检队伍综合能力

       采用轮岗制,培养团队成员跨专业复合技能,进一步提升中心人员管理决策能力,储备培养一批优秀运检管理人员;通过案例库和人员量化评价促进基层人员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

3.4 应用一站一库实现全周期管控

       应用“一站一库”全面梳理汇总站内电气设备、土建设施、辅助设施等存在的反措、隐患等所有问题,作为单位生产计划编制、技改大修立项、设备状态评价、运检工作落地的重要依据,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全周期管控。

4 实施成效

       通过“1+1+N”的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在设备状态管控、运检管理、应急处置、企业协同、运检体系完善等方面成效凸显,有效保障电网更安全、运检更高效、服务更优质。

4.1 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

       通过智能运检体系的运作,形成了公司层面主动介入的风险防控体系,变传统的事后被动剖析整改为事前主动预判、预防,风险管控更主动。

       智能运检体系充分发挥监测中心和数据中心优势,全面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及时发现设备上隐含缺陷或问题,提升预警预测能力,使异常预判更提前。通过协助专业开展技术监督及反措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对故障跳闸等异常进行统计分析,使设备管理更精益。

4.2 提升运检管理穿透力

       智能运检体系直接从一线获取生产运行信息并对现场作业进行实时管控,形成了保持原工区运作模式下的穿透式管控体系,有效缩短管理链条,促进智能运检管理模式的变革,使业务管理更扁平。通过生产业务全过程管控,形成市县生产业务一体化穿透管理,充分发挥了地市公司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使市县管理更统一。

4.3 提升电网应急处置力

       智能运检体系实时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了事故发生后到指挥部组建之前的先期指挥,弥补空白时间20分钟以上,前期处置更快速。通过作业现场信息实时交互的远程支持,大幅提高前端影响力,远程指导更准确。

4.4 提升企业内部协同力

       智能运检体系实时协调运检、安监、调度、营销等跨部门运检工作,确保信息顺畅、服务优质。工作进程更顺畅,通过统一协调指挥跨区域、跨专业室的生产业务,大大提高工作进程流畅性,现场作业卡涩现象平均缩短30分钟/次,部门协调更及时。

4.5 提升运检体系支撑力

       依托智能运检体系实现管办分离,专业人员负责定原则、定方案、定策略,专注做好专业管理及技术指导,中心分担运检业务实施角色,使专业管理更高效,形成了多专业融合且实时在线的运作机制,建立了生产信息实时汇聚处置的指挥中枢,消除了专业管理"N-1"问题。通过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典型案例构建和人员量化评价,实现方案精确、人选精益,运检管理更精益。

参考文献

1.徐嘉龙,郭锋,朱义勇,等.智能运检管控体系建设[J]. 电力设备管理,2018(02):28-30.

2.琚军. 变电运检“1+1+1”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电力,2016(35):72-75.

3.胡绍豪,施正钗,朱如察,等.变电运行实践式教育培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浙江电力,2010(3):55-57.

4.赵玉成,姚剑峰,金山红.状态检修模式下隔离开关异常操作预案的创新与实践[J].浙江电力,2015(8):21-24.

5.张波. 变电运检一体运作模式研究与探索[J].浙江电力,2016(35):69-72.

6.琚军.检修与培训“1+1”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增刊):40-41.

(此专文摘自《电力设备管理》杂志文库,专文主创: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黄武浩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  王坚俊  刘伟浩  唐铁英  黄江宁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吴向宏)